360足球直播

毒路救与赎

发布时间:2022-02-23 16:01  来源: 字体: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这句话出自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

下面这个故事,是一个普通的救与赎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女孩,一个是前吸毒人员潇潇,一个是乡镇禁毒社工小媛(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以下事件叙述涉及人名均为化名)。

和所有吸毒人员的经历一样,潇潇走上这一步充满着偶然也充满着必然。

潇潇出生在一个穷山沟里,因为家境贫寒,从小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传统的思想、现实的压力,家里的长辈都希望潇潇能早些出嫁,为家里减轻负担……就这样,刚二十出头的潇潇也跟无数农村女孩一样,早早走进了婚姻。本就是花样的年华,潇潇满怀着对爱情的憧憬,但生活的柴米油盐很快便将梦想撕得支离破碎,小俩口终日为了生活的琐碎而争吵,最后很自然地走到了离婚这一步。

少女的心智,却过早的承担了生活的艰辛,离婚后的潇潇整天像幽魂一般在家游荡着。家里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便叫她去浙江打工。

到了浙江,一番奔忙后,潇潇找到了工作,并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外合租了房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平淡地过着,只有潇潇自己明白,那段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是怎样的伤痛。

一天,一个室友的朋友到合租房来玩,有些神秘地拿出了一些粉末,说可以让人轻松快乐。潇潇下意识里有些怀疑,那人一直劝她,说试一下没事的,看着室友都试了,潇潇在半推半就中带着好奇开始了第一次。那一刻,潇潇真的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痛苦,她给这种粉末取名叫“忘记”。事实上,第一次吸食的时候潇潇就已经意识到那就是毒品,可是在那种氛围中,加上自身的遭遇,她开始说服自己试一试,哪怕能让自己开心一秒,只要下一次不吸就好了。那时的她没能明白,“下一次”只是给自己妥协的一个借口,下一次只会是不归路。从此,潇潇一发不可收拾,直至案发被抓。

小媛,一个爱笑的90后女孩,当我问起她一个小女孩为什么来当禁毒社工的时候,她有些愣神,想了许久才嗫嚅着,并不断地捻着衣角。

对于这个问题,她说从前真的没有好好想过,但好像没有那些高大上的慷慨激昂。最初的她,也许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不过慢慢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禁毒社工这四个字在她心里开始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似乎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正在影响着她的生活,交织着她的情绪。

2016年夏天,两个女孩第一次见面。

那时的潇潇因吸毒被警方抓获,正准备开始社区戒毒。潇潇的家里人知道她的情况后,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朴素的农民感情让他们恨铁不成钢,一味地责骂这个让他们颜面尽失的女儿。

身体上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让潇潇备受煎熬,精神上还承受着无比压抑的孤独感。那时的潇潇总觉得身边也没有一个能帮助她的人,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每天过的浑浑噩噩。

或许是相近的年龄(两人相差四岁),或许是出于悲悯同情,亦或是女人之间的微妙情绪,小媛开始注意起这个脸色苍白,一进来便木木地眺着窗外,沉默寡言到极点的女孩。不管是出于职业本能还是什么,小媛都忍不住想走近她。

因为过往的经历,潇潇的社交圈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朋友,这样一个文文弱弱却又充满着温暖的女孩。她对小媛充满了好感,却又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抗拒。受伤的心难以愈合,身份的不同也让潇潇自卑,她就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刺猬,蜷缩着,把自己封闭起来,小心翼翼着,有时还富有攻击性,这让小媛的接近变得十分困难,一个不小心就会满手扎刺。

然而小媛没有气馁,在社区报道、尿检、定期毛发检测时都会主动嘘寒问暖,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给她介绍工作,工作之外还会发信息问候。虽然有时候得到得回应很少,甚至没有,小媛也不曾动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经常被用于爱情,其实这句话对于友情同样适用。

在小媛的不懈努力下,潇潇开始愿意说一些话了,压抑了太久的潇潇需要一个可以倾泻情绪的朋友。在潇潇的只言片语中,小媛了解到了她那不堪的过往和现在的境遇,她意识到,要彻底打开她的心结,重新拾回生活的信心,还是先得从家庭入手。

与潇潇父母的初次见面,小媛能感受到普通百姓对于“公家人”的拘谨和敬意,但每每谈及潇潇的问题,老两口总有些慌乱,充满着自责,然而眼神里也有着怒其不争的怨意。

长期从事社区工作的小媛哪能不明白他们的想法,每次都强调自己不是执法人员,是来帮助他们的,以此减轻他们防备,甚至善意地骗他们说自己是潇潇的小学同学,也是好朋友。

这样一来二去,潇潇的家人也算是接纳了她这个潇潇的“同学”,说起话来也随便多了。小媛伺机将“家庭环境对戒毒人员的重要性”、“家庭在戒毒中的作用”等问题摊开了、揉碎了说,还将一些因为家庭副作用导致极端情况发生的案件一一例举。说得老两口禁不住的感叹,还是读书好,懂得多,会说话,当年咬咬牙让潇潇多读点书就好了。虽然没有直接表态,老人的心思被细腻的小媛敏锐地捕捉到了,却也不点破。果不其然,再见潇潇时,她脸上的笑意明显多了许多,话也多了起来……

从此,小媛走进了潇潇的生活里,也成了潇潇家的常客。相仿的年龄让她们有着共同的话题,放假时,潇潇会主动约小媛进城,手挽手逛街,交流购物心得和穿搭经验,也会对偶遇的帅气男孩讨论一番,互相揶揄。有时还会一起小聚,吃个烧烤,唱个K什么的。在别人眼里她们俨然就是一对闺蜜。

“潇潇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唱歌就很好听,如果当年读书时学个特长,当个音乐老师也不错。”

小媛回忆着那段时光,不无惋惜着。

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生活,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虽然戒毒的过程依然很苦很难,但有了小媛这样的闺蜜和朋友,潇潇的戒毒之路好走了许多。

成功戒断后,潇潇的身体恢复的相当不错,气色也好了许多。好消息接踵而至,在小媛的鼓励下,曾经不敢再触碰的地方也开出了一朵小花——潇潇再次恋爱了。虽然对方是二婚而且带着个孩子,但男方毫不介意潇潇的过往,对她十分宠溺。不久后,潇潇如约嫁到了邻县。

距离远了,但俩人的密切联络却不曾中断,听小媛说,潇潇会经常回来走走看看,见一见跟着前夫的孩子,弥补一下身为母亲的歉意。而且最近正在备孕,努力的将生活过得更好。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潇潇私下里跟笔者说过,对于小媛,在友情之外她始终都满怀着一种感激之情,是小媛在她几乎快要溺毙的时候拉了她一把,才让她重获了新生。要知道,像她这种人,一般人都是嫌“脏”,避而远之都来不及,哪会和他们吃饭做朋友之类的。

她们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不能生硬的对照《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情节和人物,也不能牵强的拔高,将之与书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和精神划等号。但写完后,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复,乃至许久后我仍然会时时想起并深深思索。

在巨大的不幸前,心中那一点点小小的希望火种,就是支撑着每个人继续前行的动力,不论现在是多么穷困潦倒,都要在心底埋藏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小说主角安迪所做的努力,铲除了监狱的毒瘤监狱长,让囚犯们学习知识、考取证照,使他们有了希望,救赎了他们的灵魂。同时,安迪也完成了自我救赎。毫无疑问,安迪所代表的精神在小媛身上得以部分体现,是她点燃了潇潇心中的希望火种,帮助她完成了自我救赎。

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像潇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充满了迷茫、封闭自己,还有的自暴自弃、继续走向深渊。像潇潇这样幸运的人其实不多,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小媛。禁毒社工如何在提供毒品预防教育和社戒社康工作的同时推广社会工作服务,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人们如何正确面对吸毒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同样值得社会深思。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救赎,有更多的小媛和潇潇,这是人们乐于见到的,更是我心之所向。